主要行業
- 金融服務 房地產 有色金屬
- 醫藥生物 化工行業 機械設備
- 交通運輸 農林牧漁 電子行業
- 新能源 建筑建材 信息服務
- 汽車行業 黑色金屬 采掘行業
- 家用電器 餐飲旅游 公用事業
- 商業貿易 信息設備 食品飲料
- 輕工制造 紡織服裝 新能源汽車
- 高端裝備制造 其他行業
點擊進入可選擇細分行業
【免責條款】
1. 用戶直接或通過各類方式間接使用慧博投研資訊所提供的服務和數據的行為,都將被視作已無條件接受本聲明所涉全部內容;若用戶對本聲明的任何條款有異議,請停止使用慧博投研資訊所提供的全部服務。
2. 用戶需知,研報資料由網友上傳,所有權歸上傳網友所有,慧博投研資訊僅提供存放服務,慧博投研資訊不保證資料內容的合法性、正確性、完整性、真實性或品質;
3. 任何單位或個人若認為慧博投研資訊所提供內容可能存在侵犯第三人著作權的情形,應該及時向慧博投研資訊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鄄┩堆匈Y訊將遵循"版權保護投訴指引"處理該信息內容;
4.本條款是本站免責條款的附則,其他更多內容詳見本站底部《免責聲明》;
在2021年12月14日發布的《我國能源、煤炭中長期需求展望》和2022年2月15日發布的《我國能源、煤炭需求中長期預測(二)》中,我們對于“十三五”以來能源消費彈性(能源消費總量增速/實際GDP增速)逐年抬升的邏輯以及后續演繹的趨勢進行分析,并對本輪能源消費彈性上行的拉動力進行拆分。http://www.astockto.com【慧博投研資訊】本文從我國用電結構角度,對2020-2021全社會用電量持續超預期增長情況進行解釋,并結合具體新興產業與居民生活用電量測算,對2022-2025年我國全社會電力電量需求進行預測與展望。http://www.astockto.com(慧博投研資訊)
新興產業電量貢獻增強與用電結構調整是用電量超預期增長的主因。2020-2021年,受新冠疫情影響,我國經濟承壓,而全社會用電量則在月度、季度、年度等多個維度持續超預期增長,2020、2021年電力消費彈性系數分別為1.72和1.32。隨著高技術與裝備制造業、信息傳輸和互聯網服務業等具備更高科技含量與核心競爭力的產業快速發展,這些行業在擁有高經濟附加值的同時,也具有高能耗、高電耗的特性。2019-2021年,六大高耗能行業、高技術與裝備制造業、信息傳輸與互聯網服務用電增量邊際貢獻率分別為-6.6%,3.3%和2.8%(差值法:行業平均增量貢獻率用電量占比),新興產業已成為全社會用電量增長的核心力量之一,帶動電力消費彈性系數上行。隨著我國經濟發展與人均GDP的提升,居民生活用電量高速增長,2021年,居民生活用電占比達14.1%,較5年前提升0.5個pct,較10年前上升2.2pct。居民生活用電本身貢獻電量增長而不直接產生經濟價值,其占比上升導致使用基于電力消費彈性系數的用電量預測出現較大偏差。
2022-2025年,預計全社會用電量增速為5.5%-6.5%。根據對新興產業與居民生活用電的分析,并結合過去10年間我國電力消費彈性系數的走勢,我們預計2022-2025年我國電力消費彈性系數為1-1.3,在5%-5.5%的GDP增速假設下,預計全社會用電量增速為5.5%-6.5%,增速中樞6%,2025年全社會用電量為10.30-10.69萬億千瓦時。
2025年,新興產業用電量在全社會用電量占比將達到19.7-20.5%,2021-2025平均用電增量貢獻率達到35.3%-40.3%,與居民生活一同貢獻了約50%以上的用電量增量。通過對通訊基站,數據中心,新能源汽車充換電服務,光伏產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電爐鋼六個新興產業進行測算,我們預計到2025年,其用電量占比分別為5.76%、6.13%、1.25%、3.02%、3.24%、0.62%,合計20.02%,較2021年(15.1%)上升5個pct,2021-2025平均用電增量貢獻率達37.5%(6%用電量增速假設)。預計2025年,居民生活用電量占比達15.22%,較2021(14.1%)年上升1.1個pct,平均增量貢獻率為16.8%(6%用電量增速假設)。
行業評級與投資建議:新興產業快速發展、電能替代、居民生活用電占比提升,將增強我國全社會用電量的需求彈性與增長韌性。對于新能源汽車、光伏、半導體、數字新基建等新興產業的發展壯大,我們既要看到其高附加值為我國實現產業轉型升級與經濟高質量發展帶來的推動作用,也要看到新興產業背后的高能耗、高電耗特征,將邊際上拉動全社會用電量持續高速增長,并進一步推升我國電力尖峰負荷。同時,伴隨人均GDP的提升,居民生活用電量未來增長空間巨大,持續增長的確定性強,也將進一步推動全社會用電量的高速增長,并驅動用電量相對經濟增長的彈性提升。我國“富煤、貧油、少氣”的能源資源稟賦決定了煤炭在我國能源、電力中的絕對主體地位,火電占全社會發電量約70%,電力用煤又是煤炭最主要的消費領域(占比在60%左右)并將逐步提升(美國占比90%以上),考慮到新能源發展前景光明但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周期,目前在電力、能源結構中的占比還很低(2021年發電量占比剛過10%),因此用電量的高增將對煤炭需求持續增長形成有力支撐,電力需求的持續超預期將帶動煤炭消費的持續超預期增長。同時,隨著用電側電力負荷上行、波動性加大與發電側風、光、水電等不穩定電源占比提升,煤電的調節能力和頂峰能力價值將逐步凸顯,維持煤炭、電力行業“看好”評級。
結合我們對能源、煤炭產能周期的系統研究,本輪能源大通脹周期依然處在早中期,現階段煤炭行業基本面趨勢、雙碳能源政策底層邏輯均利好板塊估值修復與提升,再考慮板塊今年全年尤其是上半年業績高增的確定性,當前仍是逢低積極配置煤炭板塊最好的階段。投資評級:我們繼續全面看多煤炭板塊,繼續建議關注煤炭的歷史性配置機遇。建議關注3條投資主線:一是低估值、高股息且有成長潛力的動力煤龍頭兗礦能源、陜西煤業、中國神華;二是兼具資源稀缺性和成長性的煉焦煤區域龍頭平煤股份、盤江股份;三是國有煤炭集團提高資產證券化率帶來的外延式擴張潛力較大的山西焦煤及晉控煤業。
風險因素:宏觀經濟大幅失速下行;數字基建與集成電路產業受到外部制裁、干預,發展不及預期;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增長不及預期;人均GDP的逐步提升不及預期。
為了完善報告評分體系,請在看完報告后理性打個分,以便我們以后為您展示更優質的報告。
您也可以對自己點評與評分的報告在“我的云筆記”里進行復盤管理,方便您的研究與思考,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
正在加載,請稍候...